之乎者也是什么意思

之乎者也的读音之乎者也的拼音是:zhī hū zhě yě。之乎者也的含义“之乎者也”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助词,用来表达一种文言文的语调或语气。现在多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写文章时,喜欢使用文言词语或句式,显得古雅、文绉绉的。之乎者也的典故“之乎者也”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言文。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文人常常使用“之乎者也”等助词来增强语言的文雅感和韵律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喜欢使用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人。之乎者也的近义词古色古香:形容事物、景象带有古雅的色彩或情调。古文雅致:形容文章、言辞等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咬文嚼字:形容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非常精确,也指说话或写文章时过于注重形式而显得迂腐。之乎者也的反义词白话通俗:形容语言平…
成语 2024-09-25

政由己出是什么意思

政由己出的读音政由己出(zhèng yóu jǐ chū)政由己出的含义“政由己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政策、决策等由自己决定并执行。它强调了个人或组织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政由己出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背景中。在古代,政治决策往往是由君主或高层官员来决定的,而“政由己出”则强调了个人或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具体典故和出处可能因历史记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致上可以理解为强调个人或组织在政治决策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政由己出的近义词自主决策自行其是自我主张独立决策政由己出的反义词听命于人依赖他人随波逐流被动应对政由己出的例句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坚持了政由己出的原则,所有的决策都由我们自己来做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政由己出,充分考虑民众的需求…
成语 2024-09-25

政以贿成是什么意思

政以贿成的读音政以贿成的读音为:zhèng yǐ huì chéng。政以贿成的含义“政以贿成”是一个成语,指的是通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或实现政治利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强调政治行为的正当性和公正性,反对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取政治利益或权力。政以贿成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史书典籍。在古代社会,一些政治家或官员为了谋取私利或政治地位,常常采用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这些行为被视为不道德和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政以贿成”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这种不正当的政治行为。具体典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有些政治家为了谋取更高的政治地位或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常常采用行贿等手段来获取政治资源和权力。这些行为被当时的道德家和史书作者所谴责,并逐渐形成了“政以贿成…
成语 2024-09-25

政通人和是什么意思

政通人和的读音政通人和的读音为:zhèng tōng rén hé,其中zhèng的声调为第四声,tōng为第一声,rén为第二声,hé为第四声。政通人和的含义“政通人和”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一致。具体来说,“政通”指的是政治通达、顺畅,“人和”则是指人心和谐、团结。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政通人和的典故“政通人和”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背景。在古代,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国家往往被视为人民幸福、国家强盛的象征。典故中常常提及的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就是一个典型的政通人和的时期。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时期和事件也体现了政通人和的理念。政通人和的近义词国泰民安:形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安居乐业:指人们生活安定,对所从事…
成语 2024-09-25

政清人和是什么意思

政清人和的读音政清人和的读音为 zhèng qīng rén hé,其中zhèng为第四声,qīng为第一声,rén hé为第二声和第四声。政清人和的含义“政清人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安定。其中,“政清”指的是政治清明,政府廉洁公正,政策得当;“人和”则指的是社会和谐,人民团结和睦。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政清人和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没有特定的典故和出处。但是,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一直是重要的价值追求。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强调政治清明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政治清明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因此,“政清人和”逐渐成为了一个广为使用的成语。政清人和的近义词安居乐业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以…
成语 2024-09-25

政令不一是什么意思

政令不一的读音政令不一的读音为:zhèng/lìng/bù/yī,其中zhèng、lìng、bù、yī分别对应着汉语拼音的四个音节。政令不一的含义“政令不一”是一个成语,意为政策和法令不统一、不一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政府或组织在执行政策或法令时,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和执行方式,导致政策和法令的实施效果与初衷相差甚远。政令不一的典故“政令不一”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四年》,当时齐国政治混乱,政令多变,导致人民无所适从。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政策和法令的不统一、不一致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也涉及到“政令不一”的概念,比如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策不统一,导致战争频繁;唐朝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自行其是,中央政府的政令难以贯彻等。这些典故都说明了“政令不一”的危害性。政令不一的近义词政策分歧法…
成语 2024-09-25

政简刑清是什么意思

政简刑清的读音政简刑清的读音为zhèng jiǎn xíng qīng。政简刑清的含义“政简刑清”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政治清明,法律严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其中,“政简”指的是政治简明、清廉,“刑清”则指法律公正、严明。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良好,社会秩序井然。政简刑清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和社会实践。在古代,政治清明、法律严明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因此,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提倡“政简刑清”的理念,认为只有政治清明、法律严明,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历史上,一些政治清明的时期,如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等,都体现了“政简刑清”的理念。政简刑清的近义词政治清明:指政治环境公正、清廉、有序。法网严明:指法律制度严密、公正、执行严格。…
成语 2024-09-25

政出多门是什么意思

政出多门的读音政出多门的拼音是:zhèng chū duō mén。政出多门的含义“政出多门”是一个成语,原意指一个政策或命令的发布存在多个出口或源头,即由多个部门或个人同时进行管理和决策,导致政策或命令的来源不明确,容易产生混乱和矛盾。现在常用来形容政府机构或组织内部管理混乱,政策决策不统一,导致执行困难或产生不良后果。政出多门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存在的现象。在古代,由于政府机构庞大、官员众多,有时会出现多个部门或个人对同一政策进行解释和执行,导致政策执行混乱,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例如,在明朝时期,由于官僚机构的臃肿和权力的分散,经常出现政令不一的情况,使得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这些典故和历史事件表明,“政出多门”是一种不利于政治管理和社会稳定的现象。政出多门的近义词(1…
成语 2024-09-25

郑重其事是什么意思

郑重其事的读音读音:zhèng zhòng qí shì拼音注音:ㄓㄥˋ ㄓㄨㄥˋ ㄑㄧˊ ㄕˋ郑重其事的含义“郑重其事”是一个成语,形容对待某件事情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不马虎草率。它强调的是对待事情的慎重和庄重。郑重其事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对于重要的事情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庄重,以示尊重和郑重其事的态度。例如,在举行重要仪式或签署重要文件时,人们会郑重其事地处理,以示庄重和严肃。郑重其事的近义词有序列表:郑重其事 - 庄重其事 - 指处理事情时态度庄重认真。严肃认真 -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不马虎草率。慎重其事 - 表示对待事情非常小心谨慎,不轻率从事。郑重其行 - 指在行动上表现得非常庄重认真。恭敬谨慎 - 形容态度恭敬,处理事情时非常小心谨慎。郑重其事的反…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