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共视是什么意思

众目共视的读音众目共视的读音为:zhòng mù gòng shì。众目共视的含义众目共视,字面意思为众多人的眼睛共同注视。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注意,是形容事物或人受到众人瞩目的状态。众目共视的典故“众目共视”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它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广泛存在,反映了人们对公众关注和注意力的重视。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众人瞩目”来描述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关注度。众目共视的近义词众人瞩目:指众多人都在注视着某个人或事物。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某个人或事物。引人注目: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特别引人注意。注目而视:指众人将目光集中在某处或某人身上。众目共视的反义词默默无闻: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不为人所知,不受关注。鲜为人知:形容很少有人知道的事情或人物。无人问津:比喻…
成语 2024-09-25

众目共睹是什么意思

众目共睹的读音众目共睹的读音为:zhòng mù gòng dǔ。众目共睹的含义众目共睹,指许多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事情非常明显,人人皆知。其中,“众目”指的是众多人的眼睛,“共睹”则表示共同看到。众目共睹的典故众目共睹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它的含义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它反映了人们对于事情的普遍认知和观察。在古代社会,由于信息传播相对缓慢,人们往往通过观察和感知来了解周围的事物。因此,众目共睹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人们对事物普遍认知的重要性。众目共睹的近义词众所周知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人人皆知显而易见众目共睹的反义词视而不见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秘而不宣众目共睹的例句那个巨大的广告牌在市中心矗立着,众目共睹,成为了城市的标志之一。他的成就得到了众目共睹的认可,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这起交通事…
成语 2024-09-25

众毛攒裘是什么意思

众毛攒裘的读音众毛攒裘的读音为:zhòng máo cuán qiú,其中“zhòng”发音为第四声,“máo”为第二声,“cuán”为第二声,“qiú”为第二声。众毛攒裘的含义众毛攒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将许多毛发聚集起来做成皮衣。它常用来比喻集小力成大力,积小成大,即众人之力汇聚起来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这个成语强调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也常用来形容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众毛攒裘的典故众毛攒裘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春秋时期,晋献公将女儿嫁给了秦穆公,并送了一副皮衣作为嫁妆。秦穆公的臣子们认为这是不祥之物,因为皮衣是由许多动物的皮毛拼接而成,有损于秦国的形象。然而,秦穆公却认为这正体现了众毛攒裘的道理,即众人之力汇聚起来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后来,秦国在秦穆公的…
成语 2024-09-25

众毛飞骨是什么意思

众毛飞骨的读音众毛飞骨的读音为:zhòng máo fēi gǔ,其中zhòng是四声,máo是二声,fēi是一声,gǔ是三声。众毛飞骨的含义众毛飞骨,字面上的意思是众多毛发飞扬,骨骼飘动。在成语中,它用来形容一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场面,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力量强大,能够引起周围环境的震动和影响。众毛飞骨的典故众毛飞骨这一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或壮观的场面。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战争或壮观的场面,而众毛飞骨这一成语正是其中之一。它可能是在描述军队的威武气势,或者是在描述某种壮观的景象时所使用的形象化语言。众毛飞骨的近义词气势磅礴:形容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威武雄壮:形容人或事物的气势强大、威严雄壮。声势浩大:形容声势或规模宏大。众毛飞骨的反…
成语 2024-09-25

众盲摸象是什么意思

众盲摸象的读音众盲摸象的拼音为:zhòng máng mō xiàng。众盲摸象的含义众盲摸象指的是一群盲人各自以手去摸象的某一部分,然后根据自己所摸到的部分去想象大象的整体形象。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看事情不全面,只从局部出发去判断整体,导致无法全面理解事物的本质。众盲摸象的典故典故出自于古印度佛经中的故事。据说,当时有一群盲人,他们没有见过大象,只听说过关于大象的描述。有一天,他们有机会触摸到大象,但因为各自只能摸到一部分,所以他们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大象的形象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的说大象像扇子,有的说大象像墙,有的说大象像柱子等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只看事物的部分而忽略整体,就容易产生片面的理解。众盲摸象的近义词一知半解:指只知道一点点皮毛之见,不全面、不深入地了解事物。片面之词:指只从某…
成语 2024-09-25

众流归海是什么意思

众流归海的读音众流归海这个成语的读音为:zhòng liú guī hǎi。众流归海的含义众流归海,字面意思是指众多河流最终都汇入大海。在成语中,它用来比喻众多的事物或力量最终都汇聚于一处,形成强大的合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趋势或众多力量汇聚所产生的巨大效果。众流归海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虽然具体的典故可能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众力汇聚、力量强大的思想。例如,在《庄子》中就有“百川归海”的表述,用来形容万物流动、最终归于一处的自然规律。此外,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也常以“众流归海”来比喻各地人才或资源汇聚于中央,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众流归海的近义词百川归海:指众多河流都流向大海,比喻众多事物或力量汇聚于一处。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众多小事物汇…
成语 2024-09-25

众口一辞是什么意思

众口一辞的读音众口一辞的拼音是:zhòng kǒu yī cí。众口一辞的含义众口一辞指的是大家意见一致,说话一致,形容大家意见相同,没有异议。这个成语强调了集体意见的一致性,也常用来形容众人对某事持相同看法或态度。众口一辞的典故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国语·周语下》。传说周朝时期,人们对于一些事情的意见常常是众口一词,没有异议。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大家意见一致,没有分歧。此外,也有一些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等。众口一辞的近义词一致认同众口同声心有灵犀一致称赞一致公议以上词语都与“众口一辞”意思相近,都强调了集体意见的一致性。众口一辞的反义词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意见不合分歧明显莫衷一是以上词语都与“众口一辞”意思相反,都强调了意见的不一致或分歧。众口一辞的例句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与会…
成语 2024-09-25

众口一词是什么意思

众口一词的读音众口一词的拼音是:zhòng kǒu yī cí。众口一词的含义众口一词,字面意思为众人的意见或说法完全一致。其中,“众口”指的是众人的言论或意见,“一词”则表示完全相同或一致。此成语用来形容大家的看法或说法完全一致,没有异议。众口一词的典故“众口一词”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淮阴侯韩信曾因功高震主而受到猜忌。后来,他与其他将领的言论被人们所知,即“众口一词”,都认为韩信有反叛之心。因此,“众口一词”这一成语在古代常用来形容人们意见一致,但有时也带有贬义,即形容人们盲目跟风、没有独立思考的倾向。众口一词的近义词一致意见:指大家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异口同声:指不同的人同时发出同样的声音或说出同样的话。心口如一:形容内心所想和…
成语 2024-09-25

众口熏天是什么意思

众口熏天的读音众口熏天(zhòng kǒu xūn tiān)众口熏天的含义众口熏天,指众多人的言论或舆论力量强大到可以影响整个社会或国家,甚至可以改变天地的状态。形容舆论的力量巨大无比,不可忽视。众口熏天的典故该成语源自于古代,与众多人的言论和力量有关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一则典故为:相传古代有位皇帝,因为听信谗言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后来,百姓们纷纷发表意见,最终使得皇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做出了改变。这个故事中,百姓的言论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最终影响了皇帝的决策,即所谓的“众口熏天”。众口熏天的近义词众说纷纭:指人们的议论很多,意见不一。众目昭彰:指众人所看到的,非常明显。舆论汹汹:形容公众的舆论强烈、激烈。民心所向:指民众的心意所指向的方向。众口熏天的反义词众口一词:指大家…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