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桀为暴是什么意思

助桀为暴的读音助桀为暴的读音为zhù jié wéi bào。助桀为暴的含义助桀为暴,字面意思为帮助桀(古代暴君)做坏事。具体含义是指助长他人作恶或作恶更甚的行为,是形容一个人助长他人的暴行或与之共同为非作歹,具有贬义。助桀为暴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一年》的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助长桀(即晋国大夫)的暴行,结果导致晋国内乱,人民受苦。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助长他人作恶或与他人共同作恶的行为。助桀为暴的近义词助纣为虐:指帮助坏人做坏事。为虎添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势。火上浇油:比喻在危险或困难时再添上一份困难或危险。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助桀为暴的反义词抑恶扬善:指抑制邪恶、发扬善良。扶弱抑强:指扶持弱小,压制强暴。除恶务尽:指清除邪恶势力必须彻底,…
成语 2024-09-25

助边输财是什么意思

助边输财的读音助边输财的读音为zhù biān shū cái。助边输财的含义助边输财指的是帮助边防将士,为国家提供财富或物资。具体来说,它指的是为了支持边疆的军事行动和国防建设,个人或团体积极贡献自己的财力、物力等资源,以支持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助边输财的典故助边输财的典故源于古代。在古代,边疆地区常常发生战争和冲突,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许多人都愿意为边防将士提供物资和财力支持。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爱国行为和高尚的品质。例如,在某个历史时期,一位富有的商人听闻边疆战事紧张,便主动捐献大量财物和物资,以支持前线的将士。他的行为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社会的赞誉,成为了助边输财的典范。助边输财的近义词捐献物资支援边防贡献力量支援前线捐款捐物这些词语都表示为了支持某项事业或活动而贡献自己的资源或力量…
成语 2024-09-25

麈尾之诲是什么意思

麈尾之诲的读音麈尾之诲的读音为:zhǔ wěi zhī huì。麈尾之诲的含义“麈尾之诲”是一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麈尾,是古代文人手中常持的一种工具,用于拂去尘埃或示意。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通过麈尾的轻轻挥动,传达出深刻的教诲或启示。它通常用来形容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教诲,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具体来说,每个字的意义如下:麈(zhǔ):指一种动物,即麈鹿,其尾毛常被用来制作拂尘。尾:指麈鹿的尾巴或拂尘的尾部。之:是一个代词,用于指代某个事物或情况。诲(huì):意为教诲、教导。麈尾之诲的典故据传,“麈尾之诲”的典故源于晋代文人之间的雅集。当时,文人常以麈尾为道具,挥动麈尾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一次雅集中,一位文人用麈尾轻轻一挥,说出了富有哲理的一句话,给在场的人以深刻的启示。…
成语 2024-09-25

煮粥焚须是什么意思

煮粥焚须的读音煮粥焚须的读音为:zhǔ zhōu fén xū,其中zhǔ为三声,zhōu为一声,fén为二声,xū为一声。煮粥焚须的含义煮粥焚须,字面意思为煮粥时烧掉自己的胡须。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而自顾不暇,甚至不顾及自身的安危和尊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努力维持生计,或者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形象或尊严。煮粥焚须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文人因为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亲自下厨煮粥。然而,由于他过于专注于煮粥,没有注意到灶火已经烧到了自己的胡须。他为了不使粥烧焦而顾不得自己的安危,最终烧掉了自己的胡须。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在困境中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的人。…
成语 2024-09-25

煮鹤烧琴是什么意思

煮鹤烧琴的读音读音:zhǔ hè shāo qín拼音注音:zhǔ-hè-shāo-qín煮鹤烧琴的含义“煮鹤烧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或艺术的极端破坏或浪费。它指的是将珍贵的鹤和琴都用来烹饪或烧毁,表达了一种极度浪费和不珍惜的态度。煮鹤烧琴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传说。据说,古代有一个愚昧无知的人,他不知道鹤是珍贵的动物,也不知道琴是价值连城的乐器。有一天,他竟然将一只鹤活活地煮了吃,同时还将一架琴烧掉作为取暖的燃料。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煮鹤烧琴”这一成语的来源,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浪费和破坏。煮鹤烧琴的近义词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浪费珍贵物品。焚琴煮鹤:指毁坏美好的事物,使珍贵的东西变得毫无价值。不识好歹:形容不懂得珍惜好的事物。煮鹤烧琴的反义词物尽其用:指充分利用物品的价…
成语 2024-09-25

煮鹤焚琴是什么意思

煮鹤焚琴的读音煮鹤焚琴的拼音是zhǔ hè fén qín。煮鹤焚琴的含义“煮鹤焚琴”是一个成语,原意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情非常荒谬、不合常理,就像把鹤放进锅里煮,把琴烧掉一样,这种行为既愚蠢又无意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进行破坏或不当处置的行为。煮鹤焚琴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传说中,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弹琴,他的琴声非常动听,引来了一只鹤。这个人为了欣赏这只鹤的美丽,竟然决定把鹤煮了吃,同时还把心爱的琴烧掉。这个行为被人们认为是非常荒谬和愚蠢的,于是“煮鹤焚琴”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煮鹤焚琴的近义词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浪费宝贵或美好的事物。毁琴自叹:指毁坏美好的事物而感到惋惜或悔恨。轻举妄动:指轻率地采取行动或做出不恰当的决策。煮鹤焚琴的反义词珍爱如命:指非常珍惜…
成语 2024-09-25

煮豆燃萁是什么意思

煮豆燃萁的读音煮豆燃萁的读音为【zhǔ dòu rán qí】,其中zhǔ、dòu、rán、qí分别是煮、豆、燃、萁的拼音。煮豆燃萁的含义煮豆燃萁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为了获取利益而损害自己的亲人或同胞,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或内部争斗。其中“煮豆”指代兄弟或亲人之间的关系,而“燃萁”则形象地描绘了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损害亲人的行为。这个成语的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煮意为烹煮,豆指豆类,燃是点燃的意思,萁则是指豆茎。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在煮豆的过程中,为了加热而把豆茎点燃,最终导致亲人间的相互伤害。煮豆燃萁的典故煮豆燃萁的典故源自于三国时期的故事。据传,曹丕为了篡夺皇位,对弟弟曹植进行迫害,甚至在宴会上命其七步成诗,否则将对其不利。曹植在极度悲愤之下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成语 2024-09-25

煮豆燃箕是什么意思

煮豆燃箕的读音煮豆燃箕的读音为:zhǔ dòu rán jí。煮豆燃箕的含义煮豆燃箕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煮豆子时引燃了箕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兄弟间因小事而自相残杀,或者用于形容亲如兄弟却相互伤害的情景。它出自于《世说新语·曹冲》的典故,常用来比喻自相残杀,同室操戈的悲剧。煮豆燃箕的典故该典故源自于三国时期,曹植和曹丕为了争夺王位而相互残害的故事。曹植在诗中写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燃箕,豆在釜中泣。”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兄弟之间因争夺权力而自相残杀的情景。历史记载在《世说新语》中,有关于曹植和曹丕兄弟之间争斗的详细记载。曹丕继承了魏王之位后,对曹植等兄弟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最终达到了煮豆燃箕的地步。历史影响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
成语 2024-09-25

属垣有耳是什么意思

属垣有耳的读音属垣有耳的读音为 "shǔ yuán yǒu ěr",其中“属”的发音为第三声,“垣”的发音为第二声,“有”为第三声,“耳”为第三声。属垣有耳的含义“属垣有耳”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墙壁外面有人偷听,形容有人暗中探听消息。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即使是在没有直接目击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得知事情的真相或消息。属垣有耳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具体出处不详。据传,古代有一位官员在墙外听到了墙内人们的谈话,因此得知了某些秘密或消息。后来人们就将这个现象比喻为“属垣有耳”。此外,该成语也常常与“隔墙有耳”或“隔墙有目”等成语一起使用,都表达了暗中探听消息的意思。属垣有耳的近义词耳闻目睹闻风而动闻声知意侧耳倾听以上是一些与“属垣有耳”意思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都表达了通过某种…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