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诸高阁的读音
置诸高阁的读音为“zhì zhū gāo gé”。
置诸高阁的含义
“置诸高阁”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把东西放置在高高的书架上,引申为把事情或意见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不予重视。它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漠不关心,不重视,不采取行动。
置诸高阁的典故
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藏书方式。在古代,书籍通常被放置在高高的书架上,以示其珍贵和重要性。然而,如果某人将某本书“置诸高阁”,那么就意味着他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不再去阅读或利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就引申为把事情或意见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不予重视的意思。
置诸高阁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书·贾山传》,原句为“孝文帝本行仁义,省烦苛,专务以德厚人伦,置此书(指《论贵粟疏》)而不省,是则与制礼义之旨相悖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文帝虽然主张仁义,但把《论贵粟疏》这本书放在高高的书架上不去看,这与制定礼义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置诸高阁的近义词
- 束之高阁
- 置之不理
- 漠然置之
- 弃之不顾
- 熟视无睹
置诸高阁的反义词
- 重视有加
- 密切关注
- 认真对待
- 加以利用
- 积极处理
置诸高阁的例句
例句:
- 他对于这个问题一直置诸高阁,从未采取任何行动。
- 这个计划被公司领导置诸高阁后,一直未能得到实施。
- 他总是把重要的工作报告置诸高阁,等到需要时才匆忙寻找。
- 他将这个问题暂时置诸高阁,等忙完其他事情再来处理。
- 他对于这个建议不屑一顾,直接把它置诸高阁了。
- 他虽然知道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仍然选择了把它置诸高阁。
- 尽管同事们多次提醒他处理这个问题,但他依然选择将其置诸高阁。
- 这项任务被公司领导一再拖延,似乎已经被他们置诸高阁了。
- 他常常将家中的琐事置诸高阁,只顾忙自己的事情。
- 对于那本久未读的书,他选择了暂时将其置诸高阁。
错误用法
错误用法示例:
-
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将问题置诸高阁,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 错误:将“置诸高阁”用于描述紧急情况下的态度或行为是不恰当的。
-
他把这个问题忘在脑后,完全置诸高阁了。
- 错误:使用“忘在脑后”与“置诸高阁”意思重复,不够准确。应直接使用“忽视”或“不重视”等更直接的表述。
-
昨天他收到了那封重要的邮件,但却把它随意地置诸高阁了。
- 错误:在这里,“随意地”与“置诸高阁”搭配使用显得有些累赘。可以直接说“他忽视了那封重要的邮件”。
在使用“置诸高阁”时,应注意其语境和搭配,避免出现重复或不当的表述。
你可能还喜欢

束之高阁的读音读音:shù zhī gāo gé标注拼音:shù(第四声) zhī(第一声) gāo(第一声) gé(第二声)束之高阁的含义“束之高阁”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指将书籍或文件等卷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不进行使用或阅读。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把某事或某物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不重视或忽视

漠然置之的读音漠然置之的读音为mò rán zhì zhī,其中每个字的发音都清晰明了。漠然置之的含义“漠然置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对待某事或某人表现出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好像事情并不重要或与自己无关。具体来说,“漠然”指的是冷淡、无动于衷的态度,“置之”则是把某事放在一边、不重视的意思。整个成语表

置之脑后的读音置之脑后的拼音是 zhì zhī nǎo hòu,其中“置”表示放置,“之”是代词,指代某物或某事,“脑后”则表示头部后面的位置。置之脑后的含义置之脑后,字面意思是把某物或某事放在脑袋后面,引申为把某事或某物完全忘记或忽略。它用来形容对某事不重视,不放在心上,或者完全忘记。置之脑后的典

束之高屋的读音束之高屋的拼音是shù zhī gāo wū,其中“束”读作shù,意为捆绑;“之”为代词,表示某物;“高屋”则是指高处,形容把某物放置在高处。束之高屋的含义束之高屋的含义是指将某物或某种思想、理论等高高地束置起来,不加以利用或实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理论或知识虽然高深,但并不被人

致之度外的读音致之度外的读音为:zhì zhī dù wài,其中zhì和zhī都是四声,而dù和wài分别是四声和三声。致之度外的含义“致之度外”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某事或某人置于考虑范围之外,即不重视、不放在心上或忽略不计。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于某事或某人的忽视或轻视的程度。致之度外的典故“致之度外”

置若罔闻的读音置若罔闻的读音为:zhì ruò wǎng wén。置若罔闻的含义置若罔闻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对于他人的劝告或提醒,故意装作没听见或不理睬,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置若罔闻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意为看见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听到了却像没

置之高阁的读音读音:zhì zhī gāo gé置之高阁的含义置之高阁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把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不轻易去碰触。引申为把事情或意见搁置一旁,不予理睬或不予重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重要事情或问题采取漠视、忽视的态度。置之高阁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汉书·梅福传》。据传,西汉时

当耳边风的读音读音:dāng ěr biān fēng拼音:dāngbiānfēng当耳边风的含义"当耳边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风从耳边轻轻吹过,引申为对某些话或事物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劝告、警告或建议等不重视,不将其放在心上,或者对某些事情漠不关心,不以

耳边风的读音拼音:ěr biān fēng注音:ěr/第一声 biān/第一声 fēng/第一声耳边风的含义“耳边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从耳边吹过的风,引申为对他人的话语或劝告不加重视,不认真对待,甚至听而不闻,漠然置之的态度。它通常用来形容对别人的意见、劝告或建议等,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

置之不理的读音置之不理的读音为zì zhī bù lǐ,其中zhī读作第一声,lǐ读作第三声。置之不理的含义"置之不理"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对某事或某人采取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的态度,完全忽视或不予理睬。它表示对某事物或某人的态度冷淡、漠视,不给予任何关注或回应。置之不理的典故"置之不理"这个成语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