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拼音
正的部首
止
正的笔顺
一,丨,一,丨,一
横,竖,横,竖,横
正的含义
[ zhèng ]
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南。~前方。前后对~。这幅画挂得不~。
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房。~院儿。
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午。
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反都很光洁。
正直:~派。公~。方~。心术不~。
正当:~路。~理。钱的来路不~。
(色、味)纯正:~红。~黄。颜色不~。味道不~。
合乎法度;端正:~楷。~体。
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文。~编。~本。~副主任。
姓。
[ zhēng ]
正月:新~。
正的详细解析
[ zhèng ]
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南。~前方。前后对~。这幅画挂得不~。
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房。~院儿。
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午。
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反都很光洁。
正直:~派。公~。方~。心术不~。
正当:~路。~理。钱的来路不~。
(色、味)纯正:~红。~黄。颜色不~。味道不~。
合乎法度;端正:~楷。~体。
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文。~编。~本。~副主任。
姓。
[ zhēng ]
正月:新~。
正 [zhèng]
〈形〉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
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正当;合适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
如:正电子;正离子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
如:正数;正号
正点 。
如:十二点正;正午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动〉
通“整”(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整治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纠正;改正,匡正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正法,治罪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决定,考定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名〉
官长;君长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嫡长子,与“庶”相对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道理,规律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通“政”。政治,政事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通“证”。凭证,证据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姓
〈副〉
正好,恰好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仅;只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端正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方,刚刚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公然;显然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总是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代〉
这么;这样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另见 zhēng
正 [zhēng]
〈名〉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
通“征”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出兵,征讨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另见 zhèng
你可能感兴趣
受的拼音
受的拼音shòu受的部首又受的笔顺丿,丶,丶,丿,丶,㇇,㇇,㇏撇,点,点,撇,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捺受的含义接受:~贿。~教育。~到帮助。遭受:~灾。~批评。~委屈。忍受;禁受:~不了。~得住。适合:~吃(吃着有味)。~看(看着舒服)。~听(听着入耳)。受的详细解析接受:~贿。~教育。~到帮助。遭受:~灾。~批评。~委屈。忍受;禁受:~不了。~得住。适合:~吃(吃着有味)。~看(看着舒服)。~听(听着入耳)。受 〈动〉(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同本义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
财的拼音
财的拼音cái财的部首贝财的笔顺丨,𠃍,丿,丶,一,亅,丿竖,横折,撇,点,横,竖钩,撇财的含义钱和物资的总称:~产。~物。理~。姓。财的详细解析钱和物资的总称:~产。~物。理~。姓。财 〈名〉(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财,人所宝也。——《说文》财,货也。——《广雅》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注:“泉谷也。”与其财用。——《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先财而后礼。——《礼记·坊记》。注:“币帛也。”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六书故》乘其财用之出入。—
积的拼音
积的拼音jī积的部首禾积的笔顺丿,一,丨,丿,丶,丨,𠃍,一,丿,丶撇,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撇,点积的含义积累;聚集:~少成多。日~月累。~土成山。院子里~了不少水。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习。~弊。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奶~。捏~。这个孩子有~了。乘积的简称。积的详细解析积累;聚集:~少成多。日~月累。~土成山。院子里~了不少水。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习。~弊。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奶~。捏~。这个孩子有~了。乘积的简称。积 〈动〉(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同本义积,聚也。——《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令野修道委积。——《周礼·大司
饰的拼音
饰的拼音shì饰的部首饣饰的笔顺丿,㇇,𠄌,丿,一,丨,𠃌,丨撇,横撇/横钩,竖提,撇,横,竖,横折钩,竖饰的含义装饰;打扮:修~。粉~。装饰用品:首~。遮掩:掩~。文过~非。扮演角色:他在《逼上梁山》里~林冲。饰的详细解析装饰;打扮:修~。粉~。装饰用品:首~。遮掩:掩~。文过~非。扮演角色:他在《逼上梁山》里~林冲。饰 〈动〉(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同本义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装饰;修饰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豹饰。——《礼记·玉藻》君子不以
则的拼音
则的拼音zé则的部首贝则的笔顺丨,𠃍,丿,丶,丨,亅竖,横折,撇,点,竖,竖钩则的含义规范;榜样:以身作~。规则:细~。效法:~先烈之言行。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改之,无~加勉。表示转折关系:欲速~不达。是;乃是:此~余之过也。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甚(作什么)。不~声。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新闻两~。则的详细解析规范;榜样:以身作~。规则:细~。效法:~先烈之言行。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改之,无~加勉。表示转折关系:欲速~不达。是;乃是:此~余之过也。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甚(作什么)。不~声。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
脩怎么读
脩的拼音xiū脩的部首月脩的笔顺丿,丨,丨,丿,㇇,㇏,丨,𠃌,一,一撇,竖,竖,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钩,横,横脩的含义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原义为干肉,古时弟子用来送给老师做见面礼):~金。束~。同“修”。脩的详细解析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原义为干肉,古时弟子用来送给老师做见面礼):~金。束~。同“修”。脩 〈名〉(形声。从肉,攸(yōu)声。本义:干肉)同本义(加姜桂等香料,捶制而成)脩,脯也。——《说文》三问皆脩。——《周礼·掌客》取糗与腶脩。——《仪礼·有司彻》枣栗段脩。——《礼记·昏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周礼·天官》又如:脩
献的拼音
献的拼音xiàn献的部首犬献的笔顺一,丨,丨,𠃌,丶,丿,一,一,丨,一,丿,㇏,丶横,竖,竖,横折钩,点,撇,横,横,竖,横,撇,捺,点献的含义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花。~旗。贡~。把青春~给祖国。表现给人看:~技。~殷勤。姓。献的详细解析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花。~旗。贡~。把青春~给祖国。表现给人看:~技。~殷勤。姓。献 〈动〉(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同本义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献羔祭韭。——《诗·
均的拼音
均的拼音jūn均的部首土均的笔顺一,丨,㇀,丿,𠃌,丶,㇀横,竖,提,撇,横折钩,点,提均的含义平;匀;相等:平~。势~力敌。副词。都:~好。~已完成。古又同“韵(yùn)”。均的详细解析平;匀;相等:平~。势~力敌。副词。都:~好。~已完成。古又同“韵(yùn)”。均 〈形〉(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同本义均,平也。——《说文》乃均土地。——《周礼·小司徒》土均。——《周礼·序官·均人》大夫不均。——《诗·小雅·北山》而患不均。——《论语·季氏》盖均无贫。性行淑均。——诸葛亮《出师表》霜露所均。——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有无不均。——
夕的拼音
夕的拼音xī夕的部首夕夕的笔顺丿,㇇,丶撇,横撇/横钩,点夕的含义太阳落的时候;傍晚:~阳。~照。朝发~至。朝令~改。泛指晚上:前~。除~。风雨之~。姓。夕的详细解析太阳落的时候;傍晚:~阳。~照。朝发~至。朝令~改。泛指晚上:前~。除~。风雨之~。姓。夕 〈名〉(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同本义夕,莫也。——《说文》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 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朝晖
直的拼音
直的拼音zhí直的部首十直的笔顺一,丨,丨,𠃍,一,一,一,一横,竖,竖,横折,横,横,横,横直的含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笔~。马路又平又~。你把铁丝拉~。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升机。把标杆立~。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相对):~行的文字。屋子很大,~里有两丈,横里有四丈。挺直;使笔直:~起腰来。公正的;正义的:正~。理~气壮。直爽;直截:~性子。心~口快。~呼其名。他嘴~,藏不住话。汉字的笔画,即“竖1”一直;径直;直接:~达。~到。~哭了一天。~朝村口走去。一个劲儿;不断地:他看着我~笑。我冷得~哆嗦。姓。直的详细解析成直线的(跟“曲”相对):笔~。马路又平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