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的拼音
绳的部首
纟
绳的笔顺
𠃋,𠃋,㇀,丨,𠃍,一,丨,𠃍,一,一,乚
撇折,撇折,提,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弯钩
绳的含义
用各种纤维或金属丝拧成的条状物。
特指木工用的墨线。引申指标准,再引申指按一定标准去制裁:~墨。~之以法。
继续。
绳的详细解析
用各种纤维或金属丝拧成的条状物。
特指木工用的墨线。引申指标准,再引申指按一定标准去制裁:~墨。~之以法。
继续。
绳 [shéng]
〈名〉
(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同本义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墨线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准则;法度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水名
金沙江的古称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动〉
继承,通“承”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衡量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纠正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约束;制裁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称赞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形〉
直的;正的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
你可能感兴趣
墨的拼音
墨的拼音mò墨的部首土墨的笔顺丨,𠃍,丶,丿,一,丨,一,一,丶,丶,丶,丶,一,丨,一竖,横折,点,撇,横,竖,横,横,点,点,点,点,横,竖,横墨的含义写字绘画的用品,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一块~。一锭~。研~。笔~纸砚。~太稠了。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水。油~。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宝。遗~。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胸无点~。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借指规矩、准则:绳~。矩~。黑或近于黑的:~菊。~镜。贪污:贪~。~吏。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上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Mò)指墨家。姓。指墨西哥:~洋(
纲怎么读
纲的拼音gāng纲的部首纟纲的笔顺𠃋,𠃋,㇀,丨,𠃌,丿,丶撇折,撇折,提,竖,横折钩,撇,点纲的含义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最主要部分:提~挈(qiè)领。~举目张。古指大批运输货物的组织:花石~。生物分类系统所用等级之一。在门之下,目之上:鸟~。哺乳~。纲的详细解析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最主要部分:提~挈(qiè)领。~举目张。古指大批运输货物的组织:花石~。生物分类系统所用等级之一。在门之下,目之上:鸟~。哺乳~。纲 〈名〉(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同本义纲,维紘绳也。——《说文》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笺
臬怎么读
臬的拼音niè臬的部首自臬的笔顺丿,丨,𠃍,一,一,一,一,丨,丿,㇏撇,竖,横折,横,横,横,横,竖,撇,捺臬的含义射箭的目标;靶子。古代测日影的标杆。法度;标准。臬的详细解析射箭的目标;靶子。古代测日影的标杆。法度;标准。臬 〈名〉箭靶臬,射准的也。——《说文》;引申为目标;准则所发无臬。——张衡《东京赋》又如:臬极(准则;标准)古代测日影的标杆陈圭置臬,瞻星揆地。——《石阙铭·序》刑法;法度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书·康诰》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如:臬司(官名。即元的肃政廉访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工作。后明、清的提刑按察司,也称臬司,俗称臬台或廉访
挠怎么读
挠的拼音náo挠的部首扌挠的笔顺一,亅,㇀,一,㇂,丿,一,丿,乚横,竖钩,提,横,斜钩,撇,横,撇,竖弯钩挠的含义阻碍;搅扰:阻~。弯曲;屈服:不屈不~。搔;抓:~痒痒。挠的详细解析阻碍;搅扰:阻~。弯曲;屈服:不屈不~。搔;抓:~痒痒。挠 〈动〉(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同本义挠,扰也。——《说文》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
度的拼音
度的拼音dù,duó度的部首广度的笔顺丶,一,丿,一,丨,丨,一,㇇,㇏点,横,撇,横,竖,竖,横,横撇/横钩,捺度的含义计量长短:~量衡。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如硬度、热度、浓度、湿度等。计量单位名称。a)弧或角,把圆周分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1度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b)经度或纬度,如北纬38度。c)电量,1度即1千瓦小时。d)眼镜焦度的单位,1度等于0.01米-1。程度:极~。知名~。透明~。高~的责任感。限度:劳累过~。以能熔化为~。章程;行为准则:法~。制~。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
究的拼音
究的拼音jiū究的部首穴究的笔顺丶,丶,㇇,丿,丶,丿,㇈点,点,横撇/横钩,撇,点,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究的含义仔细推求;追查:研~。深~。副词。到底;究竟:~属不妥。究的详细解析仔细推求;追查:研~。深~。副词。到底;究竟:~属不妥。究 〈形〉(形声。从穴,九声。本义:穷;尽)同本义究,穷也。——《说文》靡届靡究。——《诗·大雅·荡》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靡届靡究。——《诗·大雅·荡》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必须天道,周旋无究。——《国语》又如:究途(走完全部的路程。比喻做事有始有终);究年(终年);究归(终
遏怎么读
遏的拼音è遏的部首辶遏的笔顺丨,𠃍,一,一,丿,𠃌,丿,丶,㇄,丶,㇋,㇏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竖弯,点,横折折撇,捺遏的含义阻止;禁止:~止。响~行云。怒不可~。遏的详细解析阻止;禁止:~止。响~行云。怒不可~。遏 〈动〉(形声。从辵(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阻止遏,止也。——《尔雅·释诂》君子以遏恶扬善。——《易·大有卦》夏王率遏众力。——《书·汤誓》胜殷遏 刘。——《诗·周颂·武》式遏寇虐。——《诗·大雅·民劳》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锄其直,遏其生气。——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又如:
疵怎么读
疵的拼音cī疵的部首疒疵的笔顺丶,一,丿,丶,㇀,丨,一,丨,㇀,丿,乚点,横,撇,点,提,竖,横,竖,提,撇,竖弯钩疵的含义毛病;缺点:吹毛求~。疵的详细解析毛病;缺点:吹毛求~。疵 〈名〉(形声。从疒(chuáng),此声。本义:小毛病)同本义疵,病也。——《说文》言乎其小疵也。——《易·系辞》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又如:疵瘕(腹疾)引申为过失;缺点知我国有疵。——《书·大诰》又如:疵吝(缺点。疵也作玼);瑕疵(小毛病、过失);疵弊(缺点或过失)多余无用的赘物 。如:疵面(有疵点的脸)灾祸鬼神为之疵疠。——《谷梁传序》又如:疵疠(灾害、疾疫);疵疫(灾害疫病)痛走的我口干舌苦,眼晕
法的拼音
法的拼音fǎ法的部首氵法的笔顺丶,丶,㇀,一,丨,一,𠃋,丶点,点,提,横,竖,横,撇折,点法的含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犯~。变~。军~。婚姻~。绳之以~。依~治国。方法;方式:办~。用~。土~。加~。这件事没~儿办。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帖。~书。取~乎上。仿效;效法:师~。~其遗志。佛教的道理:佛~。现身说~。法术:作~。斗(dòu)~。姓。指法国:~语。~文。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法的详细解析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
辟的拼音
辟的拼音bì,pī,pì辟的部首辛辟的笔顺𠃍,一,丿,丨,𠃍,一,丶,一,丶,丿,一,一,丨横折,横,撇,竖,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辟的含义君主:复~。姓。排除:~邪。同“避”。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pītóu)同“劈头”。透彻:精~。透~。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辟的详细解析君主:复~。姓。排除:~邪。同“避”。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pītóu)同“劈头”。透彻:精~。透~。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辟 〈名〉(会意。小篆字形,从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