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撼树蚍蜉的读音为hàn shù pí hǔ,其中“撼”表示摇动或震动,“树”为树木,“蚍蜉”指体型小的蚂蚁。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力量悬殊、以小力撼大势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典故源自蚂蚁试图摇动大树的故事,传达了不自量力的意味。近义词如蚍蜉撼树、螳臂当车、以卵击石,反义词如举重若轻、力挽狂澜、势均力敌。使用时需注意贬义色彩,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并需与其他成语区分开。
撼树蚍蜉的读音
撼树蚍蜉的读音为:hàn shù pí hǔ,其中“撼”是动词,表示摇动或震动;“树”指树木;“蚍蜉”是昆虫名,指一种体型小而能举起重物的蚂蚁。整个成语的拼音标注为四声,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夸张的意味。
撼树蚍蜉的含义
“撼树蚍蜉”字面意思为蚂蚁摇动树木,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力量悬殊、力量微小到极点,即以小力而欲撼大势,形容力量极小却要强行抗衡,最终必然失败。它常用来比喻力量悬殊的斗争或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撼树蚍蜉的典故
典故源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形容一只微小的蚂蚁试图摇动一棵大树,最终无功而返。这个典故传达了力量悬殊、不自量力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如《庄子》等书中也有类似的比喻和描述。
撼树蚍蜉的近义词
- 蚍蜉撼树:指蚂蚁摇动树木,形容力量悬殊的斗争或行为。
- 螳臂当车:比喻力量微小却强行抗衡,形容自不量力。
- 以卵击石:指用蛋去撞击石头,形容力量悬殊而轻举妄动。
撼树蚍蜉的反义词
- 举重若轻:形容做事轻松自如,毫不费力。
- 力挽狂澜:指在关键时刻能够扭转大局的力量。
- 势均力敌:形容双方力量相当,不相上下。
撼树蚍蜉的例句
正确用法例句
- 他试图单枪匹马改变整个公司的运营模式,简直是撼树蚍蜉。
- 这项工程的规模庞大,他一个人想完成简直是撼树蚍蜉,力所不及。
- 他的力量微小,却总是试图撼动大树,真是撼树蚍蜉。
错误用法例句
(注意:以下例子虽语法上正确,但使用情境并不恰当,属于错误用法)
- 他虽然力量微小,但仍然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并非撼树蚍蜉。
- 这项任务虽然艰巨,但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不算是真正的撼树蚍蜉。
- 虽然他是个新手,但他的努力并不应被视为撼树蚍蜉的行为。
错误用法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撼树蚍蜉”是一个贬义词,不应随意使用在褒扬或中性的情境中。同时,也要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该成语,如不应将该成语用于鼓励或激励的语境中。此外,也要注意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如与“以卵击石”等成语混用。
以上就是关于“撼树蚍蜉”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
蚍蜉戴盆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蚍蜉戴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自不量力、力所不及、自取其辱的愚蠢行为,常用来形容人自高自大,不自量力地去做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文章通过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蚍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蚍”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含义为〔蚍蜉〕大蚂蚁,也可喻指微小的力量。文章还提到了蚍的相关词组,如蚍蜉堞、蚍蝣、蚍衃等,并介绍了蚍在植物名中的用法,如蚍蜉酒草。
螕的拼音
螕是一种寄生在牲畜和禽鸟身上的虱子。其拼音为bī、pí,部首为“虫”,在笔顺上需要注意正确的写法。另外,螕还有一个含义,即〔螕蜉〕同“蚍蜉”,指大蚂蚁。
蜉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蜉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释了蜉的含义,即蜉蝣是一种体细长纤弱、有长尾、寿命极短的昆虫。其幼虫生活在水里,成虫则在水面飞行。此外,蜉的本义也指大蚂蚁。
蟞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蟞”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含义。其中,“蟞”指一种古书上的水生动物,与“鳖”同义,为爬行动物,体扁圆,背部隆起。此外,“蟞”也指俗称的“团鱼”或“王八”。同时,“蟞蜉”即大蚂蚁。文章提供了关于“蟞”的详细解析。
撼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撼”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撼字的意思是摇动、动摇,其部首为扌,笔顺较为复杂。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撼字在汉语中的应用,如“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等。
垤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垤”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该字意为小土堆,如丘垤、蚁垤等。其部首为土,笔顺复杂。文章还引用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如《方言》中的“鹳鸣于垤”,以及黄庭坚的诗句,展示了该字在文学中的应用。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蚍蜉撼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力量微小却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典故源于蚂蚁尝试摇动大树的传说。近义词如“螳臂当车”、“以卵击石”,反义词如“泰山移石”、“举重若轻”。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运用。
以莛撞钟是什么意思
以莛撞钟的读音以莛(tíng)撞钟,其中“莛”的读音为二声,即“tíng”。以莛撞钟的含义以莛撞钟,字面意思是以细长的莛草去敲击大钟。其含义比喻力量微弱,力量悬殊而难成其事,或比喻自身能力微小,难以胜任重任。以莛撞钟的典故典故出自《庄子·达生》。故事中,庄子用“以莛撞钟”来比喻一个人的能力与所面对的任务或挑战之间差距悬殊。在古代,钟是重要的乐器,而以莛撞钟则显得力不从心。典故出处一《庄子·达生》中记载,庄子与弟子们讨论养生之道时,用“以莛撞钟”来比喻人的能力与所面对的挑战之间的差距。典故出处二此外,也有说法认为此典故源于古代的乐师,当乐师使用钟杵(类似于现代钟表上的钟槌)敲击大钟时,有人误以为
描写奔马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奔马的诗词,包括唐代杜甫、南朝乐府民歌、宋代苏轼、明代徐祯卿和宋代贺铸的作品。这些诗词通过描绘奔马的速度、力量、豪情壮志,展现了奔马的形象和场景。另外,还介绍了宋代陆游、唐代李白、明代高启、宋代岳飞的作品中的相关描写。同时,也提及了几篇不重复的描写奔马的古诗词,如宋代邵雍、清代陈沆、明代李时中的作品。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奔马的独特魅力,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激情与力量的韵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