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龚行天罚是一个源于《尚书·胤征》的古代成语,意为奉天命惩罚有罪者。其典故源自夏朝胤侯平定叛乱的故事,体现了奉行天命、执行严厉惩罚的内涵。该成语与古代刑法思想相关,其近义词有天诛地灭、天网恢恢等。反义词包括姑息养奸、纵容包庇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和场合,避免与现代法律观念、法治精神相悖的错误用法。
龚行天罚的读音
龚行天罚的拼音是gōng xíng tiān fá。
龚行天罚的含义
龚行天罚是一个古代成语,出自《尚书·胤征》。该成语的意思是奉天之命,惩罚有罪者。龚行,指奉行、执行;天罚,指天道的惩罚。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执行天道的惩罚,对犯罪者进行严厉的制裁。
龚行天罚的典故
龚行天罚的典故源于《尚书·胤征》。相传夏朝时期,胤侯奉命征讨乱臣贼子,执行天罚。在征讨过程中,胤侯严明纪律,公正执法,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这个故事体现了龚行天罚的内涵,即奉行天命,执行严厉的惩罚。
此外,龚行天罚也与古代的刑法思想有关。在古代,人们认为天道是公正的,对于犯罪者应该进行严厉的惩罚,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因此,龚行天罚也成为了古代刑法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
龚行天罚的近义词
- 天诛地灭:指上天和大地都会对罪恶进行惩罚。
- 天网恢恢:指天道如网,疏而不漏,罪恶终会得到惩罚。
- 奉法循理:指奉行法律、遵循道理。
龚行天罚的反义词
- 姑息养奸:指对罪恶行为姑息纵容,养虎为患。
- 纵容包庇:指对犯罪行为不加制止或加以庇护。
- 宽大为怀:指心胸开阔,对他人过错予以宽容。
龚行天罚的例句
- 政府对犯罪分子实施龚行天罚,以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 他因犯下重罪被判处龚行天罚,以示警戒。
- 军队必须严格执行法律,龚行天罚,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 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必须予以龚行天罚,以儆效尤。
- 他因不法行为被判刑,这是龚行天罚的必然结果。
- 在古代,皇帝常常会派遣官员执行龚行天罚的任务。
- 这起案件的判决充分体现了龚行天罚的精神,让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 对于那些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必须采取龚行天罚的措施加以制止。
- 他因贪污受贿被判刑多年,这是龚行天罚的铁证。
- 在执法过程中,警察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公正地执行龚行天罚的任务。
错误用法
错误用法一:滥用词语
有些人可能会将龚行天罚这个成语用于一些不恰当的场合,比如形容一些轻微的过错或者不涉及犯罪的行为。这种用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龚行天罚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词语,应该用于描述重大的犯罪行为和严厉的法律制裁。
错误用法二:与现代法律观念不符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尊重法律的威严和公正性,但是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处理方式可能更加注重人道和宽容。因此,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龚行天罚这种极端的惩罚方式过于残酷或者不必要。这种观念与现代法律观念不符,因此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
错误用法三:与法治精神相悖
法治精神强调的是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遍性,而龚行天罚这个成语则强调了惩罚的严厉性和特殊性。因此,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与法治精神相悖,避免出现误解或者误导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恭行天罚是什么意思
“恭行天罚”是一个成语,读音gōng xíng tiān fá,意为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表达了对天道的敬畏和尊重。源自《尚书·舜典》,是古代中国政治理念和道德规范的一部分。这个成语描述了执行刑罚时需要有对上天敬畏和尊重的态度,以显示公正和庄重。其近义词包括雷厉风行、严刑峻法、肃正纲纪等。反义词有姑息养奸、纵容包庇等。使用时应避免轻率、粗暴或不当的场合,以免造成语义误解。在执法、公务、法律实施等场合中,恭行天罚是一种必要和重要的态度。
违天逆理是什么意思
违天逆理的读音违天逆理的读音为wéi tiān nì lǐ。违天逆理的含义违天逆理,字面意思为违背天意,违背常理。它指的是某些行为或思想严重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和社会的道德伦理,是极度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违天逆理的典故古代传说中,有违天逆理的行为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如《左传》中记载,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害忠良,被视为违天逆理的典型。在古代文化中,天意常被视为不可违逆的,任何违背天意的事情都会受到天罚。因此,违天逆理的行为常被看作是自取灭亡的行为。还有一些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也反映了违天逆理的概念,如某些暴行、叛乱等被描述为违天逆理。违天逆理的近义词忤逆不道:指违背道德、人伦的行为。背道而驰:
斧钺之诛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斧钺之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指古代用斧钺等兵器处决犯人的重刑,象征着极端的惩罚或严厉的制裁。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语言上的不当或误解。
隆刑峻法是什么意思
隆刑峻法的读音标注为lóng xíng jùn fǎ。该成语表示严厉的刑法和峻刻的法律,意味着法律和刑罚的制定和执行都非常严格,意在遏制任何违法犯罪行为。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法制思想,当时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而采用严厉的刑法和峻刻的法律治理国家。隆刑峻法的近义词有严刑峻法、重典治世等,反义词则包括宽大为怀、仁政爱民等。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隆刑峻法的例子。然而,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不应简单将其用作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万能方法,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明刑弼教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明刑弼教”的读音、含义、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阐述了其在中国古代治理理念中的重要性。该成语指用严明的刑罚来辅助教育人民,使人民遵守法纪,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文章还讨论了明刑弼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错误用法,强调了刑罚与教育的结合是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
军法从事是什么意思
军法从事的读音为jūn fǎ cóng shì,意味着按照军事法规或法律对违反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法律文化,对违反军纪的行为会依据军法进行处罚。其近义词包括依法惩处、严惩不贷等,反义词为宽大处理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产生误解或不当联想。
严刑峻法是什么意思
严刑峻法的读音严刑峻法的拼音是:yán xíng jùn fǎ。严刑峻法的含义严刑峻法指的是严厉的刑罚和严酷的法律。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政府或社会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非常严厉,法律条文严格而冷酷无情。这种做法通常被认为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但也可能导致滥用权力和不公。严刑峻法的典故严刑峻法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社会,法律往往被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者的权力。为了强化法律的威慑力,统治者常常采用严酷的刑罚来惩罚犯罪者,以示法律的威严和不可侵犯性。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成为严刑峻法这一成语的来源。严刑峻法的近义词严法峻刑重典治世重典酷法峻法严刑严刑峻法的反义词宽大为怀
声罪致讨是什么意思
声罪致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g zuì zhì tǎo,指公开宣布对方的罪行并加以讨伐。其源于古代军事行动,常用来形容对敌对势力或犯罪行为的严厉态度和行动。该成语常表达一种正义和严厉的态度,与宽大为怀等成语形成对比。对于声罪致讨的错误使用场合也需加以注意,以免造成误解和冲突。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时,必须声罪致讨,严厉打击犯罪行为。
披枷带锁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披枷带锁”这一成语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刑法制度,用以形容受到严厉惩罚或限制自由的境况。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披枷带锁”时需避免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恰当的场合或语境中使用、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以及使用不规范的语法或字词搭配。
赃盈恶贯是什么意思
赃盈恶贯的读音赃盈恶贯的读音为:zāng yíng è guàn。赃盈恶贯的含义赃盈恶贯,指贪赃受贿所得的财物极多,罪恶也极深重。其中,“赃”指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盈”表示充满、极多,“恶”指罪恶,“贯”则有连续不断之意。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贪污受贿的罪行极其严重,财物极多,罪恶也极其严重。赃盈恶贯的典故赃盈恶贯的典故出自《汉书·酷吏传》。汉朝时期,有一个叫盖宽饶的酷吏,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但同时也因过于严厉而得罪了很多人。他曾经上书汉宣帝,指出当时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十分严重,贪官污吏的罪行如同“赃盈恶贯”,必须严厉打击。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贪污受贿罪行极其严重的状况。此外,该成语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