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感恩怀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对于所接受的恩惠和德行心存感激。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最早出自于《三国志·吴志·骆统传》。该成语表达了对别人的恩惠和德行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于他人的帮助或恩惠心怀感激。其近义词包括“感激不尽”、“知恩图报”和“感激报恩”,反义词则为“忘恩负义”、“忘情负义”和“薄情寡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合适的词汇表达,避免错误用法。
感恩怀德的读音
标注拼音: gǎn ēn huái dé
感恩怀德的含义
“感恩怀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对于所接受的恩惠和德行心存感激,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于他人的帮助或恩惠心怀感激之情。其中,“感恩”指的是对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怀德”则是指心中怀着对德行的敬仰和感激。
感恩怀德的典故
“感恩怀德”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人们被教导要心存感激,对别人的帮助和恩惠要心怀感激之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和历史故事,比如《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就表达了人们对于恩惠和德行的感激之情。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感恩怀德的故事和传说,比如一些英雄人物对于恩人的感激之情等等。
感恩怀德的典故出处
“感恩怀德”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骆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官员,他曾经在给孙权的信中写道:“鸱义之鸟尚怀大德,况人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像鸱鸟和义鸟这样的动物都还怀有大的德行,更何况人呢?这个典故表达了对于恩惠和德行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此外,“感恩怀德”也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比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感恩怀德的近义词
- 感激不尽:形容对所受的恩惠或帮助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 知恩图报:指对别人的恩惠或帮助心存感激,并努力回报他人。
- 感激报恩:指对别人的恩惠或帮助心存感激,并采取行动回报他人。
感恩怀德的反义词
- 忘恩负义:形容一个人对于别人的恩惠或帮助不心存感激,甚至做出背信弃义的行为。
- 忘情负义:指对于别人的感情或恩惠不珍惜、不重视。
- 薄情寡义:形容一个人缺乏感情或情感淡漠,对别人的恩惠或帮助不敏感或不在乎。
感恩怀德的例句
- 他始终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抱有感恩怀德的心态。
- 对于老师的教诲,他一直心存感恩怀德之情。
- 他对于朋友的帮助总是心存感激,时刻保持着感恩怀德的态度。
- 这个社区的居民们对于邻居的互相帮助都抱有感恩怀德的心态。
- 他常常回忆起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心中充满着感恩怀德的情感。
- 她对于家人的关爱总是心存感激,时刻铭记在心。
- 他对于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深感欣慰,并时刻保持着感恩怀德的态度。
- 在困难时期,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对此他深感感恩怀德。
- 她对于那些曾经给予她鼓励和支持的人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 他常常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错误用法示例
虽然“感恩怀德”是一个褒义词组,但在实际使用中也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
- 在某些场合下使用不当,如对于一些小事情也使用“感恩怀德”来形容,会显得过于夸张或矫情。
- 将“感恩怀德”与负面词汇连用,如“他虽然得到了帮助却并不感恩怀德地珍惜”,这样的用法会改变原意中的积极情感色彩。
- 在某些语境下使用不当,如将“感恩怀德”用于形容某个人对另一个人没有感情基础却仍然表示感谢的场合,会显得不自然或牵强附会。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合适的词汇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感恩戴德是什么意思
“感恩戴德”是一个来自古代中国文化的褒义词,用来形容对他人帮助或恩惠的感激和敬意。其读音为“gǎn ēn dài dé”,源自古代文献和故事。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形容感激之情,还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他人恩惠心存感激的人。它的近义词有“感激涕零”、“感激不尽”等,反义词包括“忘恩负义”、“冷漠无情”等。在使用“感恩戴德”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语境、过度夸张和正式场合的适宜性。
描写山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山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描写山的古诗词名句一、引言自古以来,山川之美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在古诗词中,山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精选一些描写山的古诗词名句,并简要介绍其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名句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此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山的壮丽景象,以及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首句写山势高峻,第二句写黄河入海,第三句表达了诗人想要看得更远、更广的愿望,最后一句则表达了通过不断努力,可以攀登到更高的境界。唐·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此句以雄伟的气势描绘了山的雄伟壮
描写冬天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刘长卿、白居易、陆游、王安石、郑燮、柳宗元等名家的作品。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冬天的寒冷、美景和风情,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情怀。文章通过解析每首诗词中的意象和情境,带领读者领略冬天的诗意和韵味,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饮水思源是什么意思
饮水思源的读音读音:yǐn shuǐ sī yuán标注拼音:yǐn(第三声) shuǐ(第三声) sī yuán(第一声)饮水思源的含义“饮水思源”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要记住恩情,不忘本源。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在享受恩惠或得到帮助之后,要时刻记得其来源,并心存感激之情。这个成语强调了感恩和回馈的重要性。饮水思源的典故“饮水思源”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农夫,他在田里劳作时发现了一口井,井水甘甜可口。于是他每天都会来井边取水饮用,并感激井水给他带来的恩惠。后来,他因为其他事情离开了这个地方,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口井和它的恩情。每当他回到家乡时,他都会来到井边,向井水表达
感恩图报是什么意思
感恩图报的读音拼音为gǎn ēn tú bào。它是一个成语,表示对他人给予的恩惠心怀感激,并寻找机会报答。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恩和回报之情。它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和传说,如秦穆公与贤士的故事,以及民间关于感恩图报的故事。近义词如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等,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反义词如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等则与它的意义相反。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在实际生活中,保持感恩图报的心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努力回报,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品质。
千恩万谢是什么意思
千恩万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ān ēn wàn xiè。该成语强调对别人的恩惠和帮助的极度感激和感谢,表示感激之情的深厚和真诚。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记载以及民间传说中。千恩万谢的近义词有感激不尽、感恩戴德等,反义词为忘恩负义、冷漠无情。该成语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滥用或与其他含义相近的词语混淆使用。
杨雀衔环是什么意思
杨雀衔环的读音杨雀衔环的拼音是yáng què xián huán。杨雀衔环的含义杨雀衔环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像杨雀一样,衔着环来报答恩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于恩人的感激之情,表示不忘恩情,有深厚的感恩之心。杨雀衔环的典故据《后汉书·吴祐传》记载,吴祐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曾经救助过一只受伤的杨雀。后来,这只杨雀为了报答吴祐的救命之恩,每天都会衔着一只环到吴祐家门前,直到死去。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对于恩人的感激之情,表示不忘恩情,有深厚的感恩之心。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典故都表达了人们对于恩人的感激之情和忠诚之心。杨雀衔环的近义词感恩戴
恩将仇报是什么意思
“恩将仇报”是一个成语,拼音为ēn jiāng chóu bào。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恩惠、帮助或善意不仅不感恩图报,反而做出伤害或背叛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等。使用“恩将仇报”时需要注意场合,避免误解原意,不能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在描述对他人的恩惠进行报复或背离的行为时非常生动有力。
恩不放债是什么意思
“恩不放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ēn bù fàng zhài,意思是对于有恩于人但不借债给人。这个成语表示慷慨大方、不吝施舍,但不通过借钱或放债谋取利益,以避免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风险。恩不放债的典故源自古代富商的行为,他们虽然有钱,但从不放贷给别人。然而,该成语错误用法需注意,避免混淆恩惠与实际帮助,以及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这篇文章对恩不放债做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
描写江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江的古诗词,通过几篇不同内容的描写展现了江在古诗词中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从江的美景、历史和文化背景出发,描绘了江水滔滔、波澜壮阔的景象,并深入解析了多首古诗词中对江的描绘及其背后的意境和感悟。这些古诗词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江的壮丽与美丽,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对于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通过品味这些古诗词,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并珍惜身边的美好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