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成语“负隅顽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背靠着角落进行顽固抵抗,用来形容敌人或困难面前采取的顽固抵抗态度。其近义词包括负嵎顽抗、负险不宾等,反义词包括束手就擒、俯首帖耳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在不同场合的错误用法提醒,正确使用场合为描述面对困难或敌人时的顽固抵抗态度。
负隅顽抗的读音
负隅顽抗的读音为fù yú wán kàng。
负隅顽抗的含义
“负隅顽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背靠着(隅)而顽固抵抗。隅是角落的意思,所以负隅就指背靠着角落。而顽抗则表示顽固地抵抗。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敌人或困难面前,不思退却而采取的顽固抵抗态度。
负隅顽抗的典故
该成语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下》中的故事。故事中,孟子的学生高子问孟子如何对付那些顽固抵抗的人。孟子回答说:“负隅者,不可与争也。”意思是说,那些背靠着角落(隅)的人(或事物),因为有了依托而更加顽固地抵抗,所以不要与他们争斗。
负隅顽抗的近义词
- 负嵎顽抗:指背靠着险峻之地进行顽固抵抗。
- 负险不宾:指因有险可守而不服从。
- 顽固不化:形容人的态度非常固执,不愿意改变。
- 死不悔改:形容人到了极点也不愿意悔改。
负隅顽抗的反义词
- 束手就擒:指毫无抵抗地接受惩罚或被捉拿。
- 俯首帖耳:形容人非常顺从听话。
- 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不采取任何抵抗或反抗的态度。
负隅顽抗的例句
- 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我军仍然负隅顽抗,誓死不退。
- 面对困难和挑战,他选择了负隅顽抗,最终取得了成功。
- 尽管对方实力强大,但对方仍然负嵎顽抗,不肯放弃任何一寸土地。
- 他知道自己的错误,但仍然负险不宾,拒绝接受任何批评和改正。
- 面对警察的追捕,他选择了在角落里负隅顽抗,但最终还是被捉拿归案。
- 在战争中,敌人背靠着山坳进行负嵎顽抗,给我们的进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他虽然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但仍然顽固不化地坚持自己的立场。
- 面对困难和挫折,他选择了死不悔改地继续前行。
- 他那负隅顽抗的态度让对方非常恼火,最终还是被对方所打败了。
- 尽管警方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但嫌犯仍在负隅顽抗,拒绝自首。
负隅顽抗的错误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有时我们可能会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负隅顽抗”。例如,用于形容某些人的无理取闹、任性固执的行为,或者在不值得鼓励的场合使用该成语来描述对方的抵抗态度等。这些都是错误的用法。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在描述面对困难或敌人时所采取的顽固抵抗态度时使用该成语。
你可能感兴趣
望风而降是什么意思
望风而降的读音读音:wàng fēng ér jiàng标注拼音:wàng/fēng/ér/jiàng望风而降的含义望风而降,指对方势力强大,己方一看到对方的声势或气势就立刻投降或归顺。其中,“望风”表示看到对方的威势或声势,“而降”则表示立刻投降或归顺。望风而降的典故此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在古代,当一方军队看到另一方军队的强大阵势或声势时,往往会因为恐惧而选择投降。因此,望风而降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没有抵抗能力而选择投降的情况。望风而降的近义词俯首就擒不战自溃束手就范甘拜下风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面对强大对手时无法抵抗、选择归顺或投降的含义。望风而降的反义词宁死不屈坚贞不屈抵
弃甲倒戈是什么意思
弃甲倒戈是一个成语,表示投降或认输的含义。典故出自古代战争中的败军情况,描述军队在战败后放弃抵抗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缴械投降、束手就擒等,反义词则是奋勇抵抗等。在错误用法中,应避免用于非战争或竞争场景的投降行为,以及将成语中的“弃甲”和“倒戈”分开使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阐述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拱手而降是什么意思
"拱手而降"是一个成语,拼音为gǒng shǒu ér jiàng,原意形容面对强敌毫不抵抗地投降或放弃。其含义中"拱手"表示恭敬或放弃的姿态,"而降"则表示投降或顺从。这一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故事,当一方看到对方实力强大时,会选择投降并以双手合拢的姿态表示恭敬和顺从。其近义词包括顺从投降、不战而降等,反义词有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等。使用不当会导致误用,如在庆祝胜利的场合使用或误用为褒义词。文章对"拱手而降"的介绍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以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距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距”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的含义。距可表示相隔的空间和时间、雄鸡爪子后面的突出部分,还可同“拒”表示抵抗、防御等动作。另外,本文还解析了距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如苗距、槽距、差距等,并提供了相关的古文例句。
倒戈卸甲是什么意思
倒戈卸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gē xiè jiǎ。其含义是形容军队或个人彻底投降或放弃抵抗的情景,表示一方在战斗或冲突中完全改变立场或态度,投向另一方。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际情景,出处虽无法考证,但在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近义词有缴械投降、束手就擒等,反义词有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如与非战争或冲突情境混淆使用,或在正式场合带有贬义或轻蔑色彩等。
困兽犹斗是什么意思
困兽犹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ùn shòu yóu dòu。它用来形容即使处于困境中的生物或人,仍然会尽力抵抗或挣扎,强调在不利情况下仍能坚持抗争的精神。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的故事,形容被围困的一方仍然尽力抵抗的精神。近义词包括垂死挣扎、死战到底等,反义词为束手就擒、毫无抵抗等。在描述困境中的抵抗精神时,可以使用困兽犹斗。但应注意,不应随意使用该成语形容非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语义上的误解。
解甲倒戈是什么意思
解甲倒戈是一个成语,读音jiě jiǎ dào gē,比喻投降或认输。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指士兵脱下战袍、放下武器,向敌人投降或调转武器方向帮助敌人攻击自己的行为。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投诚、归顺等,反义词有坚守阵地、抵抗到底等。在战争、比赛、政治斗争等场合中,当一方处于劣势时可能会选择解甲倒戈。然而,该成语不可用于非战争或非政治场合,并需避免与“投降”混用或滥用。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同仇敌忾的读音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同仇敌忾的含义“同仇敌忾”是一个成语,表示大家有着共同的仇恨和敌人,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敌人。其中,“同仇”指的是共同的仇恨,“敌忾”则是指对抗敌人的勇气和决心。同仇敌忾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国家或民族面临外敌入侵时,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这种团结和共同抵抗的精神被形容为“同仇敌忾”。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这种精神就被形容为“同仇敌忾”。此外,该成语还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相关的描述,如《诗经·秦风·无衣》中就有“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共同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
同心敌忾是什么意思
同心敌忾的读音读音:tóng xīn dí kài拼音标注为:tóng xīn dí kài同心敌忾的含义“同心敌忾”是一个成语,意为大家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敌人,共同抵抗外侮。它强调了团结、协作和共同抵抗的精神。“同心”指的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敌”指的是敌人;“忾”则表示共同的情绪或意志。同心敌忾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国家或民族面临外敌入侵时,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这种团结和协作的精神被形容为“同心敌忾”。例如,在历史上著名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展现出了“同心敌忾”的精神。同心敌忾的近义词众志成
垂死挣扎是什么意思
垂死挣扎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huí sǐ zhēng zhá。其含义为在临死或濒临失败之际,用尽所有力量进行挣扎或反抗。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和生死搏斗的场景,形容困境中的不屈不挠精神。垂死挣扎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而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其近义词包括困兽犹斗、负隅顽抗等,反义词为束手就擒、坐以待毙等。垂死挣扎在语境中常用来描述极端困境中的拼命抵抗或努力挽救的情景。错误用法包括用于日常不紧迫或无生命危险的情境,以及消极悲观的情况。在使用时应注重其语境和搭配,以完整表达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