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得鱼忘荃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原意是捕到鱼后忘记捕鱼工具。现常用来比喻只看重结果而忽视手段或方法。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应忘记依赖的工具和手段。其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等。反义词有饮水思源、顾名思义、念念不忘等。然而,该成语在错误场合使用或误解原意会被认为不恰当和肤浅。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其合适性和准确性。
得鱼忘荃的读音
得鱼忘荃(dé yú wàng quán)
得鱼忘荃的含义
得鱼忘荃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得到鱼之后,就忘记了捕鱼的竹器或丝网。现在常用来比喻只看重结果,而忘记了达成结果所依赖的手段或方法。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忘记或忽视所依赖的工具和手段。
得鱼忘荃的典故
得鱼忘荃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故事中,庄子向渔夫问起捕鱼的技巧,渔夫告诉庄子自己捕鱼的方法和经验。当庄子问及渔夫是否还记得他使用的工具时,渔夫回答说:“得鱼而忘筌。”意思是在捕到鱼之后,就不再需要筌(即捕鱼的工具),也就忘记了它。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得鱼忘荃的近义词
- 舍本逐末:指放弃事物的主要部分而追求次要的或表面的东西。
- 忘恩负义:指人一旦得到帮助或恩惠后,却忘记了回报或反而做出伤害恩人的事情。
- 见利忘义:指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道义或原则。
得鱼忘荃的反义词
- 饮水思源:指人应该感恩于别人的帮助或恩惠,并时刻铭记在心。
- 顾名思义:指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其含义或含义与名称相符。
- 念念不忘:指时刻不忘初心或目标,一直努力追求。
得鱼忘荃的例句
- 他得鱼忘荃,只顾着享受成功的喜悦,却忘记了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 学习时不能得鱼忘荃,只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方法。
- 在追求事业成功时,不能得鱼忘荃,忘记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 他总是得鱼忘荃,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
- 在社交中不能得鱼忘荃,只顾着结交新朋友而忽视了老朋友的存在。
- 我们在学习一门技能时,不能得鱼忘筌,只关注成果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积累。
- 有些人得鱼忘荃,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就忘记了曾经的艰辛和努力。
- 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得鱼忘荃,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规划。
- 在工作中不能得鱼忘荃,只关注任务完成而忽视了工作方法和效率的提升。
- 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得鱼忘荃,忘记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和快乐。
得鱼忘荃的错误用法
错误用法示例一:使用不当的场合
在庄重的场合中使用得鱼忘荃这个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够恰当。例如,在悼念逝者的场合中提及“他得鱼忘筌”,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尊重或不合适的表达方式。
错误用法示例二:误解原意
有些人可能误解了得鱼忘荃的原意,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而忽略了其提醒人们珍惜和铭记所依赖工具和方法的深意。这样的理解会使得这个成语的使用变得片面和肤浅。
错误用法示例三:滥用该成语
有时人们会滥用得鱼忘荃这个成语,将其随意地应用到各种情境中,而不考虑其是否合适或准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这样的使用方式会降低成语的表达效果和准确性。
你可能感兴趣
燕雀之见是什么意思
燕雀之见的读音拼音:yàn què zhī jiàn注音:ㄧㄢˋ ㄑㄩㄝˋ ㄓ ㄐㄧㄢˋ读音要点:注意“雀”字在这里读作第四声,整体上这个成语的读音要轻快而流畅。燕雀之见的含义“燕雀之见”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眼光短浅,见识有限,只能看到眼前的小事或小利益,而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或更大的利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见识、眼光不够开阔,缺乏远见卓识。每个字的含义如下:燕:这里指的是燕子,作为鸟类的一种象征。雀:指麻雀等小型鸟类。之:是代词,表示“的”的意思。见:指观察、看法、见解。因此,“燕雀之见”指的就是像燕雀一样狭隘、短浅的见解和观察。燕雀之见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故事中,庄子描述大
他山攻错是什么意思
他山攻错的读音他山攻错(tā shān gōng cuò)他山攻错的含义“他山攻错”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用别的山上的石头来攻打或纠正错误。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用其他的方法或手段来纠正错误或不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他山攻错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匠,他发现自己的木工技艺已经达到了顶峰,但仍然感到有些不足。于是,他决定去其他地方学习更先进的技艺。在一次游历中,他发现了一座山上的人们使用特殊的石头来制作工具,这些工具比他之前使用的更加锋利耐用。于是,他便向这些山民学习,用这些石头来改进自己的工具和技艺。最终,他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了木工界的传奇人物。典故二:另一种说法是,“
钟漏并歇是什么意思
钟漏并歇的读音读音:zhōng lòu bìng xiē标注拼音:zhōng lòu bìng xiē钟漏并歇的含义“钟漏并歇”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时间已经到了尽头,或者比喻事物已经到了终结的时刻。其中,“钟”指的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如漏刻、沙漏等;“漏”也指计时器;“并歇”则表示同时停止。钟漏并歇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计时工具。在古代,人们使用漏刻、沙漏等工具来计时,当时间走到尽头,所有的计时工具都会停止工作。因此,“钟漏并歇”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终结。具体出处可追溯到《汉书·贾山传》:“日月逝于上,体将何寄?声色娱人,命曰苟悦,非至乐也。钟鼓竽瑟,竽以立本,鼓以通神,苟非中和之
宴安鸩毒是什么意思
宴安鸩毒的读音拼音:yàn ān zhèn dú。宴安鸩毒的含义“宴安鸩毒”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在宴饮中过度安乐,最终会像饮鸩(zhèn)毒一样导致灾难或灭亡。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贪图眼前的安乐,而忽视长远的危害或灾难。宴安鸩毒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环境。在古代,宴请是政治和军事活动中常见的社交形式,但过度宴饮和追求安乐往往会导致国家或军队的衰败。据史书记载,有些统治者为了追求短暂的宴饮之乐,而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安全,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因此,“宴安鸩毒”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只顾眼前享乐而忽视长远危害的行为。宴安鸩毒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今良不才,又
止沸益薪是什么意思
止沸益薪的读音止沸益薪的读音为zhǐ fèi yì xīn。止沸益薪的含义"止沸益薪"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是"为了止住沸腾,反而添加了柴薪"。比喻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不当,反而助长了问题的严重性。它用来形容处理事情时采取的方法不正确,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使问题更加恶化。止沸益薪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传说中,有人煮了一锅开水,想要熄灭火源,却误以为加柴火可以更快地使水停止沸腾,结果反而使火势更旺,水更加沸腾。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不当,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的行为。止沸益薪的近义词火上浇油:比喻在已经处于困境或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再采取一些措施或言语,使情况更加严重或
援鳖失龟是什么意思
援鳖失龟的读音读音:yuán biē shī guī拼音注音:/yuán biē shī guī/援鳖失龟的含义“援鳖失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去援救鳖却失去了龟。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采取某种行动而失去了更为重要的东西,即为了小利而失去大利,或者因小失大。它通常用来警示人们在做决策时,要权衡利弊,避免因小失大。援鳖失龟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一只鳖和一只龟被困在了一个险境中。有人见状,便决定去援救鳖。然而,在救鳖的过程中,他却没有注意到原本在旁边的龟已经悄然离去。当他成功救出鳖后,发现原本的龟已经不见了踪影。这个寓言故事便成为了“援鳖失龟”这个成语的来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读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读音为: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含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比喻在背后暗中观察或等待机会,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或避免损失。它也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竞争或斗争中,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或目标,而忽视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或机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螳螂正在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背后准备捕捉它。这个典故用来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背后的危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近义词坐收渔利:指利用别人的矛盾或冲突,从中获取利
得兔忘蹄是什么意思
得兔忘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tù wàng tí。该成语形容人在获得成功后,忘记了为之付出的努力和依赖的帮助。典故出自《庄子·外物》。得兔忘蹄的人只顾眼前利益,忘记根本。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忘本逐末和背信弃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和感恩戴德。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成语、误解成语含义以及与语境不符。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感恩心态,不忘初心,正确使用成语。
见物不见人是什么意思
见物不见人的读音为jiàn wù bù jiàn rén。这个成语描述一个人过于专注物质或事物,忽视人的存在或情感。出自古代文学作品,警示人们不要过于贪恋物质财富。其近义词有贪图物质、见利忘义、目光短浅,反义词有重情重义、全面考虑、关注人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犯此错误,需结合语境正确使用。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不解语境。
异途同归是什么意思
异途同归的读音异途同归的读音为yì tú tóng guī。异途同归的含义“异途同归”是一个成语,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方法,最终达到相同的目的或结果。这个成语强调了不同方式或路径的多样性,但最终结果的一致性。异途同归的典故“异途同归”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或历史事件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路径或方法,但最终都指向了同一目标或结果。例如,在古代的学术研究中,不同的学派或思想家可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路径来探索真理,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异途同归的出处该成语出自《周易·系辞上》,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在《周易》中,强调了变化和多样性,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