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暴殄天物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ào tiān wù wù,表示任意糟蹋、浪费粮食、财物等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浪费。该成语最早出自《尚书·武成》,指商纣王荒淫无度,任意浪费资源导致灭亡。暴殄天物的近义词包括铺张浪费、奢侈无度等,反义词则是勤俭节约、珍惜生命等。使用暴殄天物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用于形容非物质资源的浪费和轻微的浪费行为,也避免用于贬低他人或自己。我们应该珍惜资源,避免暴殄天物的行为。
暴殄天物的读音
拼音:bào tiān wù wù
标注拼音:bào/tiān/wù/wù
暴殄天物的含义
“暴殄天物”是一个成语,意为任意糟蹋、浪费粮食、财物等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浪费。其中,“暴”表示任意、放肆,“殄”表示灭绝、浪费,“天物”则指自然界的资源。
暴殄天物的典故
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帝辛,畎亩以弑,翦恶于兽,暴殄天物,惟命不于常。”意思是指商纣王荒淫无度,任意浪费自然资源和财物,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暴殄天物的典故和故事,如《左传》中记载的鲁国公的“大烹牛”等。
暴殄天物的近义词
- 铺张浪费
- 奢侈无度
- 任意糟蹋
- 挥霍无度
- 暴虐无道
暴殄天物的反义词
- 勤俭节约
- 爱惜物力
- 节约资源
- 珍惜生命
- 保护环境
暴殄天物的例句
- 有些人对食物毫不珍惜,经常暴殚天物,实在令人痛心。
- 那些随意丢弃旧物的人,实则是暴殄天物。
- 在那个时代,由于战争和灾害的影响,人们往往无法避免暴殄天物的行为。
-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份资源,避免暴殄天物的行为。
- 有些人为了追求奢华生活而过度消费,导致暴殄天物。
- 在自然环境中随意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行为是暴殄天物的表现。
- 那些将公共资源视为私有财产的人,往往容易做出暴殄天物的行为。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避免暴殄天物的行为。
- 有些人在旅游时随意破坏环境和文物,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暴殄天物。
-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份资源,避免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暴殄天物的错误用法
错误用法一:将“暴殄天物”用于形容非物质的、非物质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例如,将该成语用于形容对人际关系、时间等非物质资源的浪费是不恰当的。
错误用法二:将“暴殄天物”用于轻描淡写地描述一些并不严重的浪费行为。该成语的含义较为严重,应仅用于描述对自然资源和财物的严重浪费和破坏行为。
错误用法三:将“暴殄天物”用于贬低他人或自己。该成语是一个贬义词,使用时应注意语气和语境,避免伤害他人感情或自我贬低。
以上是关于“暴殄天物”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
败材伤锦是什么意思
败材伤锦是一个成语,指因使用不当或错误的材料而造成损失或浪费。其典故源于古代织锦工艺,形容使用劣质或不当材料导致的珍贵事物损失。近义词包括暴殄天物、毁材伤器等。反义词为物尽其用、精打细算等。该成语在日常使用中需注意特定含义和背景,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败材伤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例句,并强调了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
煮鹤焚琴是什么意思
煮鹤焚琴的读音煮鹤焚琴的拼音是zhǔ hè fén qín。煮鹤焚琴的含义“煮鹤焚琴”是一个成语,原意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情非常荒谬、不合常理,就像把鹤放进锅里煮,把琴烧掉一样,这种行为既愚蠢又无意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进行破坏或不当处置的行为。煮鹤焚琴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传说中,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弹琴,他的琴声非常动听,引来了一只鹤。这个人为了欣赏这只鹤的美丽,竟然决定把鹤煮了吃,同时还把心爱的琴烧掉。这个行为被人们认为是非常荒谬和愚蠢的,于是“煮鹤焚琴”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煮鹤焚琴的近义词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浪费宝贵或美好的事物。毁琴自叹:指毁坏美好的事物
焚林而猎是什么意思
“焚林而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én lín ér liè,意思是烧毁森林来捕猎,形容为了追求某种目的而不顾后果采取极端手段的行为。这个成语警示人们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环境,牺牲了长期利益。典故源于古代狩猎活动。近义词有竭泽而渔、涸泽而渔和杀鸡取卵。反义词包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错误使用场景包括不注重生态保护、过度开发资源和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焚林而猎的负面影响,并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慷他人之慨是什么意思
“慷他人之慨”是一个成语,指无代价地耗费别人的钱财或资源,带有贬义。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常被用于描述那些以他人利益为代价来展示大方的人。其近义词有挥霍无度、任意妄为等,反义词则有节俭节约、自力更生等。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该成语,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或口语中。正确理解和使用“慷他人之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铺张浪费是什么意思
“铺张浪费”是一个成语,拼音为pū zhāng fèi。它表示在消费或使用资源时的过度铺张排场和不必要的浪费。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源于古代贵族和富人的奢侈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等,反义词则是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等。在日常生活中或企业国家层面,都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应加强对这种行为的监管和避免。同时,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不应与奢华混淆,并要注意精神上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再实之根必伤是什么意思
再实之根必伤的读音再实之根必伤的读音为: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再实之根必伤的含义“再实之根必伤”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多次结果实的树根必定会受伤。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过度索取或过度利用某样事物,最终会对其造成损害或使其陷入困境。它提醒人们要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的耗尽或破坏。再实之根必伤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农业社会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思考。古人发现,如果一棵树连续多次结果实,其树根往往会因为过度消耗养分而受伤,影响其生长和结果能力。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人类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适度与平衡,最终会对自己造成损害。再实之根必伤的近义词竭泽而渔涸泽而渔
上溢下漏是什么意思
上溢下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àng yì xià lòu。该成语用来描述事物内部存在严重问题,导致资源或能量无法有效利用,下方出现漏洞或流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组织、机构或社会系统中的问题。其近义词包括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反义词包括资源利用高效、运转顺畅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或过度使用。上溢下漏的错误用法包括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过度使用以及在正式场合使用不当等。
横恩滥赏是什么意思
横恩滥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éng ēn làn shǎng。它指的是随意地、无节制地赏赐恩惠和财物,常用来形容统治者或有权势的人在赏赐时缺乏原则和节制。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历史,典故中君王或官员的随意赏赐易导致横恩滥赏。横恩滥赏的近义词包括随意赏赐、无度赐予等,反义词为公正赏赐、适度奖赏等。该成语可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如企业管理、教育领域、政府扶贫政策等。但需注意,横恩滥赏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和不良后果,使用时需避免错误用法。
予取予夺是什么意思
予取予夺的读音读音:yǔ qǔ yǔ duó拼音注音:yǔ-qǔ-yǔ-duó予取予夺的含义"予取予夺"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有权势的人可以任意地索取或给予。现在多用来形容在某种关系或环境中,一方可以随意地获取或剥夺另一方的利益或权力。其中,“予”表示给予,“取”表示索取,“予夺”则是指给予和剥夺的权力或行为。予取予夺的典故"予取予夺"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土地和资源,强者可以轻易地占领弱者的领土和资源,这种行为就被称为"予取予夺"。此外,《庄子·盗跖》中也提到了这个成语,形容权势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典故一: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路途中得到
修旧起废是什么意思
修旧起废的读音修旧起废的读音为:xiū jiù qǐ fèi,其中“修”和“旧”分别表示修理和旧物,“起”和“废”则分别表示重新和废弃。修旧起废的含义修旧起废的含义是修理旧物,重新利用废弃的东西。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循环利用的观念,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修旧起废的典故修旧起废的典故源于古代,古人认为废弃的东西可以重新利用,这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现。在古代,许多建筑、器具等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维修和改造,得以延续使用多年。例如,在古代中国,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宫殿、庙宇等,都经过多次维修和改建,才得以保存至今。这些建筑不仅代表了古代的文化和艺术,也体现了古人对资源的珍惜